定义
设
f:V×V(x,y)→F→f(x,y)
如果对∀α,β∈F,z∈V满足
f(αx+βz,y)=αf(x,y)+βf(z,y)
和
f(x,αy+βz)=αf(x,y)+βf(x,z)
则称f是V上的双线性型
有如下性质
f(u+v,x+y)=f(u,x)+f(u,y)+f(v,x)+f(v,y)
f(αx,βy)=αβf(x,y)
f(0,y)=f(0+0,y)=f(0,y)+f(0,y)⟹f(0,y)=0
同理有f(x,0)=0
例子
- 欧式空间V上的内积
- 积性线性函数: f(x,y)=f1(x)f2(y)
矩阵表示
和线性映射类似, 确定一个双线性型只需要知道它在各个基底下的值
设V的一组基为e1,⋯,en, f是V上的双线性型, 则存在唯一的矩阵A∈Mn(F)使得对
∀x=(e1,⋯,en)x1⋮xn,y=(e1,⋯,en)y1⋮yn
我们有
f(x,y)=(x1,⋯,xn)Ay1⋮yn
事实上A=(f(ei,ej))n×n. 称A是f在e1,⋯,en下的矩阵表示, 又称为在这组基下的度量矩阵. 反过来, 任一个n阶矩阵A都对应了一个双线性函数
这个矩阵A称为此双线性型的Gram矩阵
坐标变换
考虑坐标变换 假设双线性型f在V的两组基底e1⋯,en和ϵ1,⋯,ϵn下的矩阵分别是A和B,且有
(ϵ1,⋯,ϵn)=(e1,⋯,en)P
则
B=PtAP
基底变换: (ϵ1,⋯,ϵn)=(e1,⋯,en)P
- 由此对应的向量的坐标变换x1′⋮xn′=P−1x1⋮xn
- 由此对应的双线性型的矩阵变换B=PtAP
合同关系
设A,B∈Mn(F). 如果存在P∈GLn(F)使得B=PtAP, 则称B合同于A,记为B∼cA
合同关系是一个等价关系
一个双线性型在不同基底下的矩阵是合同的. 而两个彼此合同的矩阵一定是一个双线性型在不同基底下的矩阵. 于是, 研究双线性型等价于研究方阵在合同意义下的等价类. 利用矩阵的语言, 我们所要研究的问题是: Mn(F)/∼c 含有多少不同的等价类? 在每个等价类中可否找出一个"标准" 的代表元? 这个代表矩阵应该尽可能简单, 也就是说应该含有尽可能多个0, 而非零元素出现的位置应该尽可能有规律.
合同关系的不变量
设A,B∈Mn(F) 若A∼cB, 则rank(A)=rank(B), 这是因为可逆矩阵P是满秩的
于是有以下命题成立:
- 设f是V上的双线性型, A是f在V的某组基下的矩阵, 则f的秩定义为rank(A), 记为rank(f)
合同关系保持对称和斜对称性. 设A∈Mn(F) (斜)对称, 且A∼cB, 则B也(斜)对称
对称双线性型
设f是V上的双线性型, 如果对∀x,y∈V, f(x,y)=f(y,x), 则称f是对称双线性型
空间V上所有对称双线性型组成的集合记为L2+(V)
基底的对称性
设f是V上的双线性型, e1,⋯,en是V的一组基, A是f在e1,⋯,en下的矩阵. 则f是对称的当且仅当A是对称的
极化公式
设F的特征不等于2且f∈L2+(V). 则对于∀x,y∈V
f(x,y)=21(f(x+y,x+y)−f(x,x)−f(y,y))
规范基
设F的特征不等于2且f∈L2+(V). 则V中有一组基使得f在该基下的矩阵是对角阵
设f∈L2+(V), f在V的基底e1,⋯,en下的矩阵是对角阵. 则称e1,⋯,en是f的一组规范基.
且有
f(ei,ej)=0,i=j∈[n]
设双线性型f在一组规范基下的矩阵为diag(λ1,⋯,λn), 则
f(x,y)=λ1x1y1+⋯+λnxnyn
设f∈L2+(V)且r=rank(f). 则存在V的一组规范基使得f在该基下的矩阵为
diag(λ1,λ2,⋯,λr,0,⋯,0)
其中λ1,λ2,⋯,λr∈F\{0}
设A∈SMn(F),rank(A)=r. 则存在F中非零元素λ1,⋯,λr使得A∼cdiag(λ1,λ2,⋯,λr,0,⋯,0)
对称矩阵和对角阵的合同性
设F的特征不等于2, A∈SMn(F). 则A合同 于一个对角阵, 这个对角阵并不是唯一的
- 当n=1时结论显然成立, 故采用归纳法, 假设维数小于n时上述结论成立
- 若f(x,y)恒为0的结论显然成立. 若存在一组f(x,y)=0, 则此时必然存在e1使得f(e1,e1)=0. 不然由极化公式 f(x,y)将恒等于0
- 令W=ker(f(x,e1)), 现在证明V=⟨e1⟩⊕W
- 容易看出⟨e1⟩+W是直和, 故我们只需要证明dim(W)=n−1
- 一方面f(e1,e1)=0, 故dim(im(f(x,e1)))≥1
- 另一方面im(f(x,e1))⊂F, 故dim(im(f(x,e1)))≤1
- 于是dim(im(f(x,e1)))=1, 由对偶定理 得dim(W)=n−1
- 设g∈L2(W)满足∀x,y∈W,g(x,y)=f(x,y), 由归纳条件, 存在W的一组基e2,⋯,en使得∀i,j∈{2,3,⋯,n},i=j有g(ei,ej)=f(ei,ej)=0, 由于我们已经证明了直和分解, e1,⋯,en即为V的一组基.
- 又由W的定义, f(ei,e1)=0,i=2,3,⋯,n. 再由f对称性反过来也成立. 于是∀i,j∈{1,2,⋯,n},i=j有f(ei,ej)=0. 归纳假设对dim(V)=n也成立
合同对角化方法
求kernel
采用上面的证明过程, 将SMn(F)上的合同对角化问题转化为SMn−1(F)上的合同对角化问题
行列相伴
目标是找到一个可逆矩阵C使得
CtAC=B
其中A是对称矩阵, B是对角矩阵
而C总可以写成一系列初等矩阵的积, 故我们需要找到
Pkt⋯P1tAP1⋯Pk=B
又因为矩阵乘法满足结合律, 故可以先计算(P1tAP1), 再计算P2t(P1tAP1)P2,⋯ 即每次先进行一次Pt对应的行变换, 紧接着进行P对应的行变换, 这就是所谓的行列相伴
对于第一类和第二类初等变换, 可以验证Pt=P
而对于第三类初等变换, 有
ri+krj→rj+kri;ci+kcj→cj+kci
会把被加的行(列)号变成另外一个
但是, 如果ri+krj转置后再使用右乘, 仍然是ci+kcj的效果
由此, 我们可以构造分块矩阵(AE), 不断对其进行如上行列相伴的变换, 直到A变成对角矩阵, 此时的E就会变换成我们需要的那个C
配方法
见二次型
复数域上的平凡解
设A∈SMn(C),rank(A)=r则
A∼c(ErOOO)
这里相应的P为
P=diag(λ11,⋯,λr1,1,⋯,1)